来源时间为:2022-07-09
2022年镇江市新能源汽车热销,市场供不应求
2022年07月09日09:33:45_来源:一起镇江
近日,公安部发布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2022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较去年同期上涨100.26。新能源汽车似乎正以前所未有的爆发力,迅速扩张势力。那么在此期间,镇江市的新能源车市场表现如何?
2022年镇江市新能源汽车热销市场供不应求
7月5日上午10点,在镇江市某品牌新能源汽车经销店,前来了解、询价的市民络绎不绝。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人此前已经观望许久,也看过不少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权衡利弊之后,下定决心,当场下单。
市民王先生说:“因为我们之前开的燃油车,每年消费还是蛮高的。油价涨过以后,我们就考虑换了一个新能源汽车。”
市民徐先生提到:“它比燃油车省的钱比较多一点,还有另一方面,是现在新的车,它的智能化比之前都好很多。而且现在这些软件硬件都比较完善。”
据展厅经理介绍,今年以来,店里每个月的销售量都在上升。已经从年初每月一百辆左右,上涨到现在的每个月近250辆。销量的猛增,导致门店现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镇江某品牌4S店展厅经理李峰说:“订车更多,但是我们交车跟不上节奏。供不应求这种状态。交车目前可能从年初一个月七八十辆,到现在已经达到一百二三十辆。目前我们产能跟不上目前市场的需求量,所以说整体来说,现在新能源汽车等车的周期还是相对长一点。”
新市场新人群新理念新竞争
较长的等车周期,显然没有降低市民的购车欲望。数据显示,今年一至六月,镇江市普通燃油车上牌量为21223,新能源汽车上牌量为5630,而在去年同期,新能源汽车上牌量仅为2570。同时,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镇江市快速扩张,比亚迪、北汽极狐、五菱、理想、蔚来,以及今年新入驻的小鹏和即将入驻镇江的特斯拉等一众势力都在角力镇江这块市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改变,消费人群的扩张,镇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也在逐渐释放。
镇江某品牌新能源车体验中心销售经理刘重阳表示:“我们刚开始接触的那些客户,可能就是金字塔尖那点,那个顶端的人物、高知识分子,很典型。他们要对新鲜事物能够接受,要有一些知识,他才会去选择新能源汽车。但是,慢慢的,从今年开始,明显感觉大众接受新能源的接受度在慢慢地变大。”
其实,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助力低碳经济,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往年,市民在购车时,可以根据汽车的续航里程不同,享受不同等级的税费减免和资金补贴,部分车型的综合补贴甚至达到3万元以上。
但是从2019年起,补贴政策有所调整,补贴力度逐年减小;并且,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再次强调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所以,今年是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的最后一年。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售价,都有较大的上涨,部分品牌上涨超过10。但是从销量不减反增的情况来看,价格似乎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因素。
刘重阳提到,买新能源的客户大部分在乎两点。第一,续航里程,有续航焦虑。现在很多国产车辆,包括极狐,最长的续航里程都可以达到708公里,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客户需求。第二方面是什么?是新能源汽车“三电”的整车质保。因为现在很多车主买了车子以后,会觉得你的电池有没有质保、电机有没有质保,或者电控有没有质保。现在很多的厂商都给予新能源的客户“三电”的终身质保,最大程度上解决客户后面维修保障的难题。
新市场、新人群、新理念必然也带来新的竞争。在新能源这条跑道上,有传统造车大厂、有新能源造车新贵、也有很多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业内人士认为,各家厂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服务是各家可以公平竞争的项目。目前来看,在服务这一块,传统造车企业还有很多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
刘重阳说:“无论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的竞争,还是新能源品牌之间的竞争,都非常的激烈。所以会让我们这些车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服务再次往上提升,给客户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服务体验,才有可能把我们的企业做得更加长久。”
风口必有资本追逐有序竞争利于发展
新能源市场究竟有多大?《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到1733.44亿美元,中国新能源销售352.1万辆,连续五年全球销量第一,市场规模更是达到6009.54亿元。“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样庞大的市场自然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进入。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数量近两百家,其中一百余家注册于2018年至2021年之间。但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仍处于一个数量多,小而新的状况。相关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并不是一个有钱就能进的行业。
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江浩斌解释道:“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它的门槛是比较高的,那么现在为什么冒出了很多的企业都在制造新能源汽车,或者说一下子出了很多的品牌。这其实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它带来了汽车产业的一个转型发展。对投资者来说,它是一个风口,所以有很多资本纷纷的进入了。但是进入来之后,有的可能能生存下来,也有的就被淘汰了。所以,尽管我们看到有很多品牌,有很多的新的公司冒出来,但是真正能够,存活下来能够得到很好发展的,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决定。”
近年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造车巨头都在转型或者扩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务,但是成绩甚至不如一些新晋的互联网造车势力。业内人士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在产业链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对较少,而且呈现模块化的形式,因此是个开放的产业。在中国,有超过40万家新能源相关企业登记在册,可以说已经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配套产业链。
江浩斌表示,现在很多不仅仅是投资者了,其实很多地方政府,也是会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的板块来进行规划,来进行鼓励,来进行扶持。所以在政府这种政策的支持下,再加上很多资本,它要寻求投资的机会,那这样就必然会出现很多的企业。但真正要想把它做好,要能做成功,这个还是需要技术、人才、资金,还有产品规划是不是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有没有竞争力。就是还是有很多其它的因素,最终才能决定这个投资是不是能成功。
汽车产业技术含量高、积淀丰富。近两年来,包括游侠、拜腾、前途等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相继折戟,即使是已经实现量产交付的企业,前景也并非是一路坦途。有业内人士分析,当前的市场仍是可控的、良性的,对于行业和消费者,竞争应该说利大于弊。
江浩斌说:“适度的竞争对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技术的发展,还是有好处的。因为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企业之间肯定要使出浑身的解数,用尽各种办法去,从产品技术上面来去提高,从性价比上面要去提高,从功能的多样性上面去提高。那最终我觉得受益的其实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