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 > 镇江旅游 > 正文

东吴第一城

发布日期:2016/9/24 8:59:12 浏览:1158

这是一座埋藏在地下千年的古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考古工作曾一度停顿。今年年初的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同步启动铁瓮城等棚户区的改造”,镇江市文广新局将配合市三山管委会推进“铁瓮城遗址公园”的建设。虽然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铁瓮城重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

铁瓮城——东吴第一城

铁瓮城

铁瓮城的大概位置资料图

铁瓮城—东吴第一城

据考古资料显示,三国东吴有三座城池,即镇江铁瓮城、南京石头城、湖北鄂州城。其中以铁瓮城为建城最早、保存最完整,堪称东吴第一城。

铁瓮城,有很多关于它的历史记载。六朝时称“京城”、“京口城”,唐以后多称为“铁瓮城”、“子城”。《辞海》、《辞源》、《中华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辞典》等诸多辞书、字典,凡涉及“三国京城”、“铁瓮城”的条目,都注释在江苏镇江

《三国志·吴书·宗室传》载:孙河“后为将军,屯京城。”孙韶“收河余众,缮治京城,起楼橹,修器备以御敌”。又《胡综传》载:“权为车骑将军,都京。”

如果从《三国志》所载孙策时的将军孙河“屯京城”算起,即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至今,已有1818年;

从孙权时的将军孙韶“缮治京城”算起,即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至今,已1809年;

从孙权移治京口算起,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至今,已1805年。

也就是说,镇江从东吴重镇京口到现在,已延续1800多年。而铁瓮城有名有姓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建安十三年,“权始自吴(今苏州)迁于京口而镇之。”铁瓮城“吴大帝孙权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壁。”(南朝顾野王《舆地志》载)

雄北固、控东吴的铁瓮城

铁瓮城自建立起来之后,历经晋唐,到明清,一直都是江南地区的行政中心,堪称“千古衙城”,这在古代城市史上是不多见的。

“万里晴江拥舳舻,高城铁瓮接康衢。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这是清代康熙皇帝巡视江南,路过镇江咏唱铁瓮城的诗句。站在北固山前锋的高点,耳畔响起这样雄浑的诗句,似乎能够让人重回三国分天下的烽烟时代。而我站的脚下就是东吴的政治权利中心——铁瓮城,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据从事铁瓮城研究长达20年时间的镇江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建国介绍,铁瓮城是三国时期东吴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它的全部,京城应包括北固山的全部,即前、中、后三峰。因为,北固三峰是天然的整体,峰峰之间有山埂相连。为什么孙权当时在前锋筑城?主要因为北固山的山体结构的不同。前峰是黄土山,地势稍低,需经过加筑改造,才能形成牢固的城池;而中、后峰是石头山,本身险峻且临江,有一道天然的屏障。

东吴时期的孙权是想做皇帝的,所以他建造的京城,应该与帝王的“宫城”相近。

刘建国表示,依照古代的礼制,朝政区与寝苑区是分开的,即所谓“前朝后寝”。铁瓮城,它位于京城南半部(北固山前峰),整个铁瓮城自南向北逐渐升起,最北一层地势最高,气势雄伟,此处应是朝政处所(现在大概是烈士陵园广场处);而北固山中、后峰当是后宫寝区(现在位置应该是在北固山景区了)。考古亦提供有这方面的信息,即2000年在北固山后峰探掘时,曾出土三国、六朝的建筑遗物,表明此处与铁瓮城同是人文活动频仍的区域。

《三国演义》中有关北固山刘备招亲的故事也因为这个假设而有了更多的依据,当然刘备的活动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的北固山后峰的“后寝”性质。

“因山为垒”的铁瓮城

铁瓮城在我国古代筑城史上也很有特色,“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城墙“内外皆固以砖壁”,这在同时代的古城中是罕见的。

《六朝都会》一书认为,南京石头城的形制,是参照铁瓮城建的。

为揭开铁瓮城之谜,1991年起,国家文物局将此城遗址列为国家文物考古重点项目之一,前后考古历时15年。

依据史料线索,考察北固山南峰的地貌时,考古人员发现此处东、西、北三侧残存有埂状土岗带,呈U形分布,北高南低,高出地面约7-20余米。

考古人员首先选择西北侧一段土岗试掘,期待能解剖出城垣叠加的历史年轮。刘建国介绍说,当时他们在1米深之下就挖到明代城垣夯土;2米以下又挖到宋代城垣夯土,大家很激动。可是,再向下挖到4米深处,竟然已经到了自然山土。面对这一结果,考古队员有些沮丧,传说中的三国铁瓮城竟然没有留下痕迹?!正当大家超级郁闷时,一天他在一棵树下休息,随意拿着铲子挖土玩,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越往下挖土越紧,居然挖出了砖坯般的土块,确认为六朝城垣夯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通过进一步的发掘,大家发现了铁瓮城与一般古城迥然不同的构造:

通常古城是平地夯筑,而铁瓮城却是利用北固山前峰(又称南峰)土山外侧坡面,依山筑夯土,外侧加砌砖墙,形成了固若“铁瓮”的坚固城堡,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让人佩服。

1994年春,考古人员在预测的南垣所在地点开挖两条小型探沟,发现了六朝南垣夯土,夯土厚约3-4米。1996年,考古人员又对东垣进行考古勘探,亦发现六朝城垣夯土及包砖墙遗迹。1997年发现历代官衙建筑遗迹。这就清楚地表明,铁瓮城四周城垣遗迹保存完整,城周平面近椭圆形。以城垣顶部中心线计,南北城垣顶距约430米,东西城垣顶距宽处约280米,周长约1100米,与史载的“周回六百三十步”大致吻合。

2003年夏,考古人员对铁瓮城南垣具体走向进行勘探。在孔探中,发现了铁瓮城南门门墩夯土及包砖墙遗迹,并试掘了一口小型探方,揭示出西侧门墩西南转角遗迹。

2004年1-10月,发掘面积近300平方米,将西侧门墩南部予以揭示,这是铁瓮城的考古最实质的进展。

漫步青云门

寻找铁瓮城的踪迹

城兴城废,历经千年,铁瓮城旧迹已难以确认。北宋年间,润州(镇江)籍丞相、诗人王存就发出感慨:“晚登北固顶,俯视南徐城。废垒何茫茫,山川回纵横”。

虽然铁瓮城的考古工作持续了15年,但是你让刘建国为铁瓮城画一张较为详细的位置图,依旧做不到,因为铁瓮城因山而建,它的形状就着山势,是一座不规则的城。

网络上有人发帖,想寻找铁瓮城的具体位置。人们走进青云门,试图接近这座千年的古城。

那么,如果我们找到了当年的古城城门,就能循此进入铁瓮城了。

2004年考古发掘之前,大家一直都没有找到铁瓮城的城道。青云门路作为一条明清时期的城道,我们在这条路上找不到三国的痕迹。

城道在哪里呢?找不到城道,铁瓮城也很难确定。

2004年大规模考古发掘找到了答案:铁瓮城南门的西侧门墩边的城道,应该就是能进入铁瓮城的地方。

目前铁瓮城南侧城门的考古场地被作为遗迹保护,进入青云门不远处就能看到。这个考古的场地仅300平方米,是铁瓮城考古工作最大规模的一次,揭示的只是冰山的一角。从考古现场保留的一层层夯土以及遗留下的砖石墙面,我们大约可以看出当时城门的雏形。古朴的黄土加上蒙上了尘土的砖块,上千年的历史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心中压抑不住的激动,仿佛可以看到古时的人们是如何通过这条看不出宽窄的道路进入权力中心,一定不是西津渡那种熙熙攘攘的热闹。

从结构来看,铁瓮城南门选址于东西向土冈之上,利用山体作为建筑的基础部分,然后再在外侧加筑夯士、砌包砖墙。从考古现场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外围的包砖墙。经过这次的发掘,六朝时期的城道也出现了,就在靠近青云门路的地方。

刘建国介绍,铁瓮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每个朝代都对这里有着整修,留下很多有意思的痕迹。

在铁瓮城城门的拐角处,宋代时这里砌有一口很大的独眼大灶,当时为了寻找六朝的痕迹,只好将大灶拆了,只拍了图片当作资料留存。现在看这个方形地带依旧能够看到一些黑色的泥土,这是灶边的灰烬。

到了明代,府衙的范围缩小,在这个城门的位置修建了一座鼓楼,因此这一带的地名现在叫做鼓楼岗。这个300平方米的探坑用刘建国的话说,只是整个南门西侧门墩的三分之一,南门在城道的另一面应该还有相对应的另一侧门墩。

看过了南门的探坑,就算是进入了铁瓮城了。

沿着青云门路继续往前,拐进鼓楼一村110号所在的那条小巷子,一路往前爬坡。再往东,是一条狭窄的高冈路,路的边上有一个圆形的水泥小建筑,上面写着“铁瓮城考古探坑”的字样,这里就是探明的铁瓮城的东侧城垣的位置,那条狭窄的高冈路位于当初的城垣位置。镇江市烈士陵园占据了北固山前锋最高的地方,根据当初的考古,铁瓮城的北侧城垣就在烈士陵园的广场下方。穿过烈士陵园向西,西边也是一道高冈,距离下面的道路有着很大的落差,这是铁瓮城的西侧城垣。

自此,铁瓮城的“周回六百三十步”的大致外围就全部被囊括了。东、西、北三侧还残存有埂状土冈带,呈U形分布,北高南低。记者跟随刘建国站上了铁瓮城西侧的城垣,这里高出道路有十多米,形成了自然斜坡,绿树成荫,应该是现在铁瓮城遗迹的高点,从这里俯视铁瓮城全景及北侧长江时,不禁赞叹当年孙权的雄才大智和巧夺天工。

一条道路为铁瓮城让路

建设给文物让路是需要勇气的,有时候还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因为铁瓮城的出现,镇江十年前做到了,它的考古发掘使得大西路的东延计划一直搁浅。至今都还有人在网上发帖关注这一事件。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镇江城市东西交通堵塞的压力,市区原有的大西路向东延伸、开辟出新的通道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95年,大西东路开始动工建造,就在工程动工之际,文物考古专家们本着历史责任感,向市政府反映如果大西东路建设穿铁瓮城而过,就必然会破坏古城遗址。

1996年镇江市人代会上,有代表提出,要求重视对铁瓮古城的保护。

这项提案被列为当年提交镇江市政府办的三大提案之一,市人大专门成立了有关专家、领导组成的“铁瓮城保护规划课题组”。

“路城之争”凸显。围绕铁瓮城的保护和大西东路的建设,课题组内传出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坚持认为大西东路从遗址上横穿而过既不会破坏路形,又是成本最低的,且只是覆盖城址,以后还可以修复;另一种声音则坚决认为铁瓮城的完整性不容破坏,否则将产生致命的后果,使它的价值极大贬损,大西东路必须绕城而过。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整整两年,1998年镇江市人代会上,有关领导指出,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慎而又慎,不要匆忙作决定。

回想起来,刘建国仍然觉得心有余悸:当时的方案有三条,高架、绕城而过和从地下隧道通过,而讨论组的成员中文化界人士并不在多数。2000年,铁瓮城被江苏省政府颁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铁瓮城的保护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2003年初城建部门重提穿城开路的方案时,当时的镇江市市委书记史和平提出了“慎重处理”的意见,并委托有关领导牵头再次进行有关调查讨论。

在史和平的建议下,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建设专家咨询

[1] [2]  下一页

最新镇江旅游
  • “演唱会 旅游”激发文旅消费新动力04-29

    来源时间为:2024-04-28金山网讯“看一场演出,游一座城”成为新型休闲组合方式,“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了文旅……

  • “呵护运河,保护生态环境”的卫士在行动04-29

    在宝塔路街道运河社区有着一支“呵护运河”志愿者队伍,他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着与呵护运河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天“呵护运河”志愿者……

  • 定制化《四库全书》成图书收藏新热门04-25

    来源时间为:2024-04-23通讯员扬子江扬州发布记者屠明娟文/图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扬州文汇阁刚刚重建一周年。记者从扬州扬子江文旅集团了解到,文汇阁特别邀……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