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 > 资讯杂谈 > 正文

镇江自来水水的百年沧桑-镇江自来水

发布日期:2015/11/19 19:51:11 浏览:717

□?于锡强


镇江位于长江和大运河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是大江南北的水陆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因水而兴的镇江,一直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水也成就了镇江城市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拧开自来水龙头,就能够喝上安全优质、纯净甘甜的自来水,是一代代平民百姓的朴实梦想。


清末民初的镇江城市居民吃、用水主要来源,靠近长江运河的居民就近用江水或河水,老城区旧街老巷的住户吃用都是井水,镇江城区过去密布着大大小小上千口的水井。老百姓无论是到江河去挑水,还是用吊桶打井水,都费时费力很不方便,遇到雨雪天气那就更受罪了。最主要的是不论是井水、还是江水或河水,因水中含有泥沙和杂质,居民需要用明矾搅拌沉淀后才能使用,都远不能达到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历史悠久:镇江自来水百年沧桑


1912年8月,英租界工部局在五十三坡下兴办自来水工程,这是镇江自来水供水之始,距今已有103年!


同年9月,英工部局在租界各栅口设水龙头,用自来水即在该处挑水每担收钱四文。清末民初镇江商界的有识之士席月楼、朱中孚、李皋裕等曾多次筹划办自来水厂,因资金不足或其他原因未果。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镇江连续发生几次火灾,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特别是天主街、银山门发生的一次火灾,几乎烧掉了一条街,救火时已将附近水井的水抽光,火区仍在继续蔓延扩大,市民派人去英租界交涉,协商用租界的自来水救火,但英领事馆不仅见火不救,反而借机提出苛刻的条件:“以钟头计算水价,先付银子后给水;到约定时间立即停水再议价钱。”这彻底暴露了英国殖民者的狰狞面目。


英国人的专横傲慢和苛刻条件激怒了镇江人,也迫使本地的有识之士下决心筹办自己的自来水厂。于是城外各救火会请地方知名人士陆小波、胡健春、杨光宇、滕儒清等出面,在天主街一带按各家产业情况,以救火会名义筹募资金办自来水厂。因此第一个水厂名称为“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这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政府不愿做或无力做的民生大事,通过由民间推动社会筹资来实现。


1924年1月14日,水厂在龙窝(位于今长江路28号江边水厂西侧)水陆总巡局后身的江滩上开工,同日市议会请翁有成知事函聘各绅董卓翼重、杨贤臣、陆小波、毛玉昆、于小川、胡健春、滕儒清、朱中孚等12人为自来水厂筹办员。经过努力耗资一万元的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于1924年6月建成投产,设备极为简陋,在江滩芦席搭的棚子里一台小马达带动抽水机,每小时抽水400担,输送到镇屏山的一个水箱里储存。这样东、西坞街、日新街、天主街、运河边、小街、新西门大街至薛家巷均通水,但仅供消防用水。后经消防会董事会决定从1924年12月6日起将消防余水供市民饮用,在四处设水龙头实行售水,起初是浴室业,后扩展到饮食业、理发业和部分居民,这是自来水供给民用的开始。


自强不息:民族资本促进供水发展


1926年3月25日董事会议定将“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改名为“镇江自来水厂”并成立镇江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性质商办,经理由吴季衡担任。同时议定投资10万元在洋浮桥小江边街新建一座水厂,每日供水682.5立方米,全城铺设各种口径管道38.76公里,装消防龙头300座,公用水龙头129座,自来水除用于消防及各行业外,供应居民1234户。1929年英国人慑于北伐军的威力,同意收回英租界的水电权交商会经营,水厂收回后即并入镇江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1931年,镇江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改组董事会,董事长由陆小波担任,总经理由胡健春担任,李韧哉担任经理兼工程师。李韧哉1921年毕业于省立南京工业专科学校机电科,曾在江西萍乡煤矿、山东枣庄煤矿任工程师,对生产技术是内行。因董事会改组,资金充足人才齐集,因而水厂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开始筹建新水厂。新水厂也就是原来的江边水厂,于1934年竣工投产,自来水经中华路、宝塔路、新马路跨越中山桥至中山路、中正路(今解放路)接通北固山蓄水池,同时利用中华路原有水管移装宝盖路与伯先路主干管接通,以改进西区之供水。此外小孟湖、三官塘、双井路青云门及新河西岸等处铺设管道不下10公里使这一带的居民用上自来水。新厂建设期间总经理胡健春操劳过度而病故,由陆小波继任,冷御秋任董事长。


据1936年期末水厂统计报表记载:水厂有固定资产56.6万元,日供水量4800吨,铺有供水管道总长70公里,供水区域遍及城外、城里,用户达1460户。新水厂投产后原水厂(含英租界水厂)先后废弃、停用。


艰难岁月:城市供水也从未中断


1937年日军占领镇江,铁蹄下蹂躏的自来水厂难以生存,水电二厂被日伪强行合并为华中水电公司。1938年6月改名为“华中水电株式会社”。同年12月日本上海军特务部和华中水电株式会社派遣日本横滨市技师山田武治经伪丹徒县知事郭志诚接管水厂,为镇江水道派遣水道班员,1940年10月成立“华中水电株式会社镇江办事处”后改名为营业所,经理、副理、营业主任兼总稽查均由日本人担任并享受高薪待遇,水厂职工地位沦丧,被随意打骂受尽欺凌,工资仅有日籍职员的十分之一。镇江沦陷期间水厂只是维持生产,全城管道总长降为37公里,用户不足1460户。从1943年起,日军拆走水厂的机械设备,抢运水厂的仓库物资致使水厂濒临关闭,自来水也要采取限量供应——在居民水表进口装一只铅饼,中央留一个小孔以限制流量!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派员接管了华中水电株式会社镇江营业所,铁蹄下挣扎8年的自来水厂已是遍体鳞伤:自来水管道因多年失修漏耗严重、水表亦状况不良,其时年供水只有11.33万吨,为抗战前供水量的45.6,水厂仅有47人。


1948年8月,当局调整水价每吨水36元,另加煤贴50元实收每吨水费86元。遭到社会各方强烈反对,部分用户为制止暴涨拒付水费以示抗议。新中国成立前夕,水厂的工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护厂斗争,但城市供水从未中断。


 涅槃新生:镇江供水迎来全新时代


1949年4月,镇江解放,市军管会即派代表进驻镇江水电公司,实行军管。从此镇江的供水事业进入了新时期。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基础还较薄弱,城市的发展也较为缓慢,1952年人民政府在普通居民装不起自来水,自来水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为方便居民用水和解决军烈属生活困难,在全市城内外设立了52个售水站。1956年10月,经省工业厅批准水电分开经营,成立公私合营镇江自来水厂,1966年更名为镇江自来水厂。新中国成立后供水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金山水厂建成投产,日供水量较解放初增长了22.7倍,老百姓生活开始富裕起来,“接水进户”,家家户户逐步装上了自来水,水站渐渐被拆除。


改革开放后供水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镇江供水也迎来了全新的时代。如今我市拥有金西、金山两座地面水厂,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还有备用水源,供水能力越来越强,供水主管网越来越长,惠及城乡的千家万户,广大人民群众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抚今忆昔,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更要自觉地保护宝贵的水资源不受污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制图:贺莺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