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 > 资讯杂谈 > 正文

“镇江三老”严惠宇故居:见证这位“海上孟尝”爱国实业家、大收藏家的一生!

发布日期:2022/4/9 7:52:33 浏览:359

来源时间为:2021-04-28

本文选自由镇江博物馆和镇江市史志办编写的《听风听雨,吾爱吾庐——镇江名人故居擷珍》一书,讲诉镇江名人故居的故事,经授权给朋友。

本文作者:陆承平

编辑:我爱镇江的风情

走进镇江九如巷66号,“露兰风菊”石匾高耸天井之内,四字系清末状元陆润庠所题,镶嵌在白色大理石圆柱的牌坊之上,与青砖小瓦的平房融为一体,成为严惠宇晚年镇江故居的标志。

爱国实业家、收藏家严惠宇(1895.7.2–1968.9.23)镇江人,在镇江有三处故居,九如巷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处是怡和山庄及大康新村。

“露兰风菊”状元题

怡和山庄

严惠宇幼时家境贫寒,早年缀学入钱庄当学徒,勤奋努力,自学成才,终于在上海金融界赢得立足之地,又跻身实业,人称惠公(本文亦用此称谓)。

陶朱生涯,不忘家乡发展,投资蚕桑、教育、医疗等行业,造福桑梓。尽管此时他已在上海安家,为方便经营管理,1932年在镇江市区西北的怡和山建造居所,取名“怡(颐)和山庄”。

建筑为独栋西式平房,单层,宽屋高窗,绿树环抱,环境幽美,地处风车山附近,离惠公注资的弘仁医院相去不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2月镇江沦陷,惠公大义凛然,拒绝与日伪当局合作,举家迁移上海租界避难。

怡和山庄毁于炮火,从此湮灭,只留下一张全景照片。在他的心目中,怡和山庄是永久的精神家园。

1939年他请挚友陈半丁刻印一方“颐和山翁”,1942年请汤定之、潘君诺合作画一幅立轴,汤画山间的松树为背景,潘画人物,是惠公俯身与一孩童对话,“松下问童子”,再现山庄的诗情画意。

怡和山庄的全景图

怡和山庄旧址变成了现在的狮子山

大康新村

镇江市区南侧博爱路边(现名健康路)女子职业中学创办人唐儒箴1935年建有箴庐,次年在其对面,大康新村拔地而起,西式楼房,三层,一式三栋,各有其主,分别为一号楼赵棣华、二号楼李轫哉、三号楼严惠宇。

1945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房屋才最终完工,得以入住。三号楼位于最南端,房屋建筑面积337.39平方米,14间,另有附属小楼一栋4间及汽车间一间,占地3亩6分5厘6毫。

主楼一楼阶前红枫两株,入门进客厅,柚木地板,中置长条柚木桌,北侧三人长沙发,东、南角各一单人沙发,没有客人时,孩子们常把沙发当蹦蹦床嬉戏。

厅西北角立浅黄大理石罗马女神雕像,像边立柱顶端为球形灯雕,高及成人,十分雅致,后赠送金山博物館。据惠公三子严忠义京江中学同学杨奇璞1948年所见,客厅内悬挂书画立轴,其中一幅是黄炎培书赠惠公的五言诗。

客厅东侧为歺厅和书房,另有茶水室和卫生间各一,可从东门进出。北面有锅炉房。旁边是一两层小楼,楼下为厨房,楼上帮工居住。

主楼二层楼内有四个卧室,主卧南连阳台。东北角小起居室內放缝纫机和针线桌,再有大小卫生间各一。

三层系阁楼,放衣箱等,也住人。花园较大,东边绿篱内有若干长条花台,供陈列盆景之用。东南角为汽车房。

南面桃林一片,西面修竹环绕,尽头深井一口。北侧菜园隔有内墙,入园门是菜地,并养猪。

从1945年至1952年,严氏家人居住。1945年至1949年期间,惠公本人每年都有较长时间住大康新村,并在此接待有关工商界人士等,忙于镇江的诸多实业及文教卫生等实体的恢复及创办,诸如四益农场、弘仁医院、京江中学、维生油厂、源太丰米厂、北固建筑公司等,十分忙碌。

1950年惠公原配夫人李惠英(1891.12.12-1989.12.25)六十寿庆(虚岁),亲属云集大康新村,合影有21人,可见一时之盛。严忠义1952年考取北京铁道学院,当时登报发榜,报纸直送大康新村。

1952年底,严家搬出大康新村,让房给镇江地委做招待所之用。李轫哉及去了台湾的赵棣华,两家之楼也同样处理。后来,这三栋楼房改由部队使用,人称“将军楼”。

严家从大康新村搬入租借的腰刀巷4号二楼西厢,直到1955年11月搬迁到九如巷,这期间惠公没来镇江住过。

大康新村旧居生活照

大康新村的居所保留完好

九如巷

抗日战争胜利后,惠公在镇江购置房产,九如巷55号(“文革”之后改为66号)是其中之一,以长女严忠婉的名义置办。

推测此房始建于太平天国战乱之后,当时的建造者不详,内有清代同治年间状元陆润痒(1841-1915)的题匾石刻。

房屋建筑面积183.6平方米,砖木结构,南北两厢,北厢3间,南厢4间。两厢之间有门,可隔断。有铺石板的天井及水井一口。

惠公购买此房后,当时并未入住,北厢给夫人李惠英的胞妹潘李曼华居住,南厢则给四益农场保安队队长陆元培一家居住。

1955年11月,潘、陆两户搬出,全面装修后进住,户主李惠英,户籍成员其女严忠婉,外孙陆承平。

此外还有余芝兰,丈夫严东墅是惠公胞弟,去世早,有一女,患精神病寄养他处。余芝兰在“文革”初期病逝。

惠公本人平时与如夫人曹惠君住上海建国西路,每年回镇江至少一次,住九如巷55号南厢的西屋。回镇一般多在春天,清明前后,芦蒿苔、蚕豆上市,长江刀鱼、鲥鱼、鮰鱼满街叫卖,均是他喜爱的家乡美食。

此时回镇会见工商界故旧,经常高朋满座。远亲常再春在前进印刷厂工作,家住九如巷附近,几乎是每日必到的常客。惠公不在镇时,也经常上门,帮忙料理杂务。

1964年惠公七十寿辰(虚岁),夏初返镇,6月1日杨方益、忻礼祥、颜宗武、徐国森、陆佐元、陆汝纯、陆光国等在九如巷设宴预祝,陆小波亦出席,老友相聚,畅饮甚欢,这是他最后一次返乡。

1965年诊断患多囊肾,1966年“文革”爆发,贫病交困,1968年9月在沪凄然去世。

惠公晚年在镇江的活动,多涉及文物捐赠。某次参观金山文物馆,见展品不够丰富,与金山寺住持慈舟说,办好文物馆,不仅可以增加门票收入,解决经费困难,还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次日派人送去木化石一块及奇石四枚,分别名为“漏、透、皱、瘦”,四石后由金山寺移交镇江市博物馆。

1962年秋,镇江博物馆由金山迁至五十三坡(现名西津渡)新馆,陆九皋等去上海面见严惠宇,要求借几件高品质的字画给博物馆展览,惠公欣然应允,陆拿回十多件书画,包括顾鹤庆的“平川十六景图卷”,成为馆藏之宝。

1963年,惠公回镇江,参观博物馆陈列后说,这批给你们展览的东西不用还了,就留给博物馆吧。

1994年家人在镇纪念惠公百年诞辰,亲朋故旧云集九如巷,缅怀厚德懿范。镇江书协名誉主席李宗海书赠对联:“实业兴邦,教育救国,两大旗帜鲜明,公真不朽;致富多途,培才有道,同是功勋赫奕,我最怀思。”

李家本从1944年初起任惠公秘书,五十年之后来镇献画一幅并七律:“五十年前五十寿,丹青为贽立程门。

百龄又作百龄颂,桑海重移认旧痕。不苟一丝勤艺事,相期五亩老田园。及今归鹤寻乡梦,消领茶香数犊孙。”

甥婿及门人尤无曲画松“万古长青”,并作七绝:“年华三十谒师门,点画论书示国魂。弹指匆匆甲子过,空余浅学愧留痕。”

惠公是我的外祖父,我自幼来镇江外祖母身边,小学、中学均在镇江就读,外祖母疼爱有加。

外祖父回镇时,接触颇多,受他的熏陶,对文物书画较有兴趣。每年夏天,我都要在九如巷翻晒字画、线装书等。

他在上海购买的字画,凡是京江画派的,都让我带到镇江保存。还有蒲作英的画,当时欣赏者少,他认为值得收藏,我亦感蒲画笔走龙蛇,痛快淋漓,回肠荡气。

在上海购买的有些画比较破旧,就送镇江装裱,两宜斋裱画师徐世洪手艺高,而且价格低于上海。

1962年我高中毕业前编印一本收录全班同学文章的文集,以资纪念,请老人家题写“诗文选辑”以及“庆祝本报创刊一周年”数字,都如愿以偿。

现在看来,两个题目虽然珍贵,当时如留下诗文墨宝就更好了。请他为最铁的高中同学安吉永书写折扇扇面,欣然命笔,安的扇面保存至今。

可是写给我的扇面,在“文革”中与蒲作英、京江画派的画一样,不知去向,深为痛惜。不仅仅书画熏陶,高中有一年我参加校外农村劳动,平时缺乏锻炼,回来疲惫不堪,浑身酸痛,就像被打了一顿。

外祖父听后不但不怜惜,反而说,好好好,这下子可知物力维艰了。

常再春之子常达时,长我三岁,1956年五一节在九如巷相识,刻图章成了我俩共同爱好,终成莫逆之交。

后来外祖父介绍我向刘伯年、陈半丁等学篆刻,终于入门。外祖父说,书法是刻印和画画的基础,不可不学,应该从写毛笔字入手,写大字。

从上海买来颜真卿的字帖,告知“临帖最好先读后写,然初步能看一笔写一笔,亦未尝不可,日久自然纯熟。”又说:“学写字腕力第一要紧,但是初学深恐不能懂矣。”五十多年后重温教诲,不禁有亡羊补牢之叹。

外祖父最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是东汉的隐士严光,他说富春江严子陵钓台有副对联:“光武无寸土,子陵有钓台”。

光武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死后荡然无存。严光无一官半职,却名垂青史。以此表明不入仕途,委身实业的心迹。

外祖父智商及情商都极高,是性情中人,心口如一,嬉笑怒骂,溢于言表,不适从政,自知之明。

现在的九如巷66号外表朴实内有乾坤

严惠宇旧照

九如老人严忠婉

严忠婉(1918.11.10–2018.1.19)是严惠宇的长女,我的寄母,终身未婚,毕生从事蚕桑技术工作。既是事业的传承人,又是家族的顶梁柱,居住九如巷的时间最久,晚年自号九如老人。

严忠婉12岁时,遵父命进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学蚕桑,祖母及母亲都认为蚕桑太苦,孩子太小,不赞成。

可是父亲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强国之路,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发展了蚕桑。

严忠婉15岁女职毕业,在父亲的坚持下,离家去苏州,就读浒墅关女子蚕业学校。

女蚕校毕业,父亲要她在国内实践两年后再去日本留学,于是到镇江益民蚕种场当技术员,一年后又让她填补益民一场技术主任的空缺。尽管已准备赴日留学,但是不久抗战军兴,化为泡影。

1937年镇江沦陷,举家避乱到上海,就读在沪办学的南通学院农科,1942年毕业,留校任农艺系生物室管理员兼助教,兼任学院附设农业职业中学蚕桑课教师。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惠公用他任华东煤矿董事长每月600吨煤价的津贴,重建镇江四益农场,包括在四摆渡的蚕种场。其间严忠婉代表农场,赴云南草坝蚕种场考察,帮助云南发展蚕种制造业。

1952年6月严惠宇将四益农场献给国家,严忠婉留镇江蚕种场继续从事技术工作,直至退休。1979年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77年12月起,当选为江苏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

1988年以总农艺师的职称退休,1990年应邀去江苏海安蚕种场指导工作,为职业生涯画上完满句号。

李惠英克勤俭持家,宽厚待人,数十年如一日。“文革”期间被抄家前后有5家进住,55号内一下住了6户。

此时女儿严忠婉在蚕种场被批斗,身陷囹圄,爱莫能助。李惠英小脚老太,年近八旬,与一老保姆独自面对,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 张玉书与陈廷敬05-16

    来源时间为:2024-05-16张玉书书法清代《康熙字典》图:朱昌勤提供文/朱昌勤翻开距今300多年前的《康熙字典》,可见“总阅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

  • 外贸“质升”,折射中国经济活力满满05-16

    来源时间为:2024-05-11外贸“质升”,折射中国经济活力满满2024-05-1109:24海关总署近期发布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

  • 买房不用愁,评测帮你忙!镇江红豆和院热搜楼盘信息05-14

    买房不用愁,评测帮你忙!镇江红豆和院热搜楼盘信息新鲜出炉!房天下房大秘05/1207:03*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综合评分红豆和院,西津渡旁,……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