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 > 镇江旅游 > 正文

芙蓉的风骨

发布日期:2015/10/10 10:25:43 浏览:540

中国很大,我为我们的国家骄傲。我是镇江人,我也很为镇江骄傲。镇江不大,上海人为上海骄傲是因为上海很大。我的骄傲也有理由,因为镇江古老,三千多年岁月的浸润,一石一水探究一下都有文化的碎屑。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镇江不叫镇江是吴国宜邑,叫宜,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披着岁月的尘袍,怀揣秦风唐月的故事款款走到今天的,我当然骄傲。上海唐朝才开始设华亭县,1927年上海特别市才成立,我并不想说上海不值得骄傲。镇江的人民先秦就开始沐着日光,生产、贸易,那时这片质朴的土地四季花开,稻谷飘香,河水清澈,群山绵绵……月下也不乏思想家或辩道阐理或传道授业。我想说的是那时的镇江人没有报纸看,他们用简牍和锦帛传播文化和思想。也可以说,今天的我们把简牍锦帛换成了新闻纸,我们努力让新闻纸有值得一读的价值,为今天的镇江人服务,我们做了编辑。

1982年镇江报纸复刊,1984年市报改成日报,从小报到大报,副刊一直是报纸的一部分,我们日复一日在此愉快地把新闻纸做成报纸。芙蓉楼版移居《镇江周刊》转眼也200期了,从《镇江日报》最早的文学副刊“百花洲”“多景楼”到今天的“芙蓉楼”,副刊总在作者和读者间传递,传递着精神,传递着观点,传递着智慧,传递着情感,传递着善美。我们编辑就是中间的传递手。

我做副刊编辑近三十年,文学副刊冠以“芙蓉楼”名已二十年左右,从方格稿纸到电脑传稿,时代变化很快,不变的是我们编辑始终在文字中感受着睿智和美好,也始终如第一次拿起红钢笔,恪守副刊编辑的初衷,孜孜以求版面有精神有意义有文化有读头。

我们的作者遍布全国,没有电脑的时代每天都能收到贴着漂亮邮票的稿件,那是写了编辑姓名的信件,拆信便是一天中最后一项工作。电子化办公后,至少每周看一到两次邮箱,处理大批的投稿。副刊的作者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调进报社做编辑,有的兴趣转移不再动笔,就像大厦都有坚固的基础才能耸立,副刊的基础是一些关注支持副刊又深受读者喜欢的作者。他们是副刊的基础,他们的文字形成了副刊的风格。

我不知为什么要存一年的“芙蓉楼”大样。以前存过样报,每一次搬办公室就放弃那摞报纸,就像小熊掰玉米,存存丢丢。退休了从办公室拿回舍不得丢的东西,包括那叠大样。那天回家,也许是习惯也许是好奇随手翻了一下,突然就看到马温先生的散文《弧形:西门桥》,是2008年3月3日“芙蓉楼”的大样。再看一遍这篇文章,似乎看到了镇江的脉,也是我们副刊的脉:生活和镇江人。古老的西门桥附近,市井众相扑面而来,文字像流水,就像他描写的西门桥下的运河,流淌着这座城市的味道,通篇氤氲着浓浓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是朴实的,朴实得让人心安,这种生活也是活跃的,活跃得让人幻想……它让时间变得悠长和绵软,让生活变得有味和生动。像马温先生这样的作者还有一些,他们拥有众多读者,从报纸复刊他们就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副刊撰稿。散文、随笔、杂文、诗歌、小小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牢固基础,才有一期期副刊让我们向读者传递。

我一直没认真想过,以前报纸改版栏目都会换一换名称,以图新鲜。“芙蓉楼”二十来年一直用作副刊刊名,为什么没换?也许是因为“芙蓉”二字吧,芙蓉花清逸可赏,寓意高洁又可求,合文学副刊的要求,也是对编辑的要求。更可能是因为坐落镇江西北这座著名的芙蓉楼,虽然它不是镇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也不是最有影响的建筑,更不是最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它是1992年重建的,芙蓉楼因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这里送好友辛渐,写了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而让芙蓉楼大有名气:“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是说自己,但也正像是给副刊的一盏灯,照着我们自检自律,做编辑要少些功利少些私欲少一些圆滑,冰心纯洁、正直认真地做一个好的传递手,这是芙蓉的风骨也应该是副刊的风骨。

最新镇江旅游
  • 招隐寺芝兰堂遭蚁蛀蚁防所派员上门灭杀05-16

    来源时间为:2024-04-08金山网讯日前,热心市民反映,南山风景区招隐寺仿古建筑“芝兰堂”遭受白蚁啃噬,为保护仿古建筑安全,建议相关……

  • 镇江金山处处自然美景步步是人文山水05-16

    提起镇江,脑海里搜索一下,它标志性的山水中金山以及那座被传颂已久的金山寺绝对是不可缺少的。金山雄峙在镇江市区西北的长江南岸,原名氐无山,又名金鳌岭,也称浮玉山,……

  • 江苏省镇江市发布1预警05-14

    来源时间为:2024-05-11句容市气象台2024年05月11日13时52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我市郭庄镇、华阳镇、黄梅街道、边城镇、后白镇、……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