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 > 百姓生活 > 正文

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10日张叶飞)

发布日期:2020/3/19 17:45:45 浏览:289

来源时间为:2020-1-1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一方面,困难和风险增多,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国内“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更多的机遇窗口正在打开,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加速显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自主创新的活力加快释放。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就一定能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就一定能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一、明确一个总体要求

按照市委七届十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保持定力、夯实基础、求真务实,深化改革开放,抢抓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书写好“镇江很有前途”新答卷。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5,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安全、环保约束性指标。

二、确保两个圆满收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规划目标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镇江作为苏南城市,要以迎大考、受检阅的良好状态,聚焦短板、攻坚克难,确保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为“十四五”和基本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不能延续过去的老路,必须体现高质量要求。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发展的指挥棒,决不能再回到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牺牲安全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不能满足于数据指标,必须注重群众获得感。群众感受比评价指标更有发言权,人民认可比统计数字更具说服力。始终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出行等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提供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小康成色,全力提升发展温度,确保各项工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不能停留在基本达标,必须立足高水平追求。追求高水平必须坚持高标准,各项指标不能停留在基本达标“过得去”,而要坚持苏南标准、苏南定位,瞄准领先达标“过得硬”,特别是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安全环保等工作,必须加压奋进、敢于争先,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在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

三、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重点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特别是边缘户的动态监测,综合运用扶贫基金、社会救助、就业促进等政策,及时做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成效,总结推广结对帮扶、产业帮扶、项目帮扶等经验做法,做到过渡期摘帽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逐步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系统化推进污染防治攻坚。针对污染源头和突出环境问题,不讲条件、狠抓落实,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和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治气突出源头治理。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严控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和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控制煤炭消耗总量,努力实现PM2.5和臭氧“双控双降”。治水突出全域联动。从严落实河(湖)长制,深化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大力整治岸线码头、船舶污染,严控农业面源污染,严防工业污水超标排放,健全黑臭河道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治土突出防控修复。建立污染地块清单,推进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加大农膜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增加生态供给。全面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任务,打造“一带多点绿美长廊”,推进长江经济带10公里范围内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完成连淮扬镇铁路镇江段沿线绿化及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推进主城区“一山一景”改造,研究编制五州山片区总体规划;加强公益林、自然保护地、自然湿地管理,林木覆盖率达到25.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6.5。

全方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常态监测机制,落实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政府预算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加快市场化转型等措施,确保政府性债务总量下降、结构优化。深化“破圈解链”,更大力度防范处置各类金融风险,打造良好金融生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要求,以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施“互联网 安全监管 应急调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风险防控四项机制落地见效,坚决防范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各领域重大风险。

四、实现四个新突破

1.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开展“实体经济提振年”活动,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坚持项目引领、增量带动,压实各地责任,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选好选优项目,发挥产业招商地图和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精心组织重点城市“镇江周”活动,加大一线招商人员激励力度,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0个,力争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项目。高效推动项目,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环评、安评、审图等审批服务,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签约项目注册率达到50;完善重大项目挂钩、推进、考核等机制,加快建设壹度光电半导体封装等196个重点产业项目,当年完成产业投资530亿元;聚焦“三化一补两提升”,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重点技改投资项目40个,增强企业竞争力。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围绕“集聚资源、布局产业”,重点抓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四链融合”。构建产业链,着力打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主营收入占比达到37;出台新一轮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推动载体整合优化,支持镇江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培育星级上云企业100家。嵌入创新链,主动融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对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船舶海工、高性能合金材料等成果产业化基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发挥驻镇高校作用,推动校企对接、校地合作,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集聚人才链,编制重点产业链人才规划,加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信息交流等人才平台建设;支持应用型大学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增高层次产业 100名、高技能人才3000名。叠加资本链,吸引更多创投资本、基金入驻,推动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镇江分中心实体化运作,加快拟上市企业培育,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5家;鼓励上市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方式开展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资本市场“镇江板块”。

着力壮大民营经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选优培强一批重点企业,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用电报装、不动产交易登记等办理时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搭建企业与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平台,加快培育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融资,积极运作市级风险补偿资金池,完善小微企业周转贷制度,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