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 > 镇江旅游 > 正文

城南有座招隐山

发布日期:2024/3/11 12:42:33 浏览:39

来源时间为:2023-10-19

《光绪丹徒县志》兽窟山记载图:王礼刚提供

听鹂山房

虎跑泉

招隐寺山门

文/王礼刚

招隐山,位于南山九华山东侧,海拔150米,原名兽窟山,因晋戴颙隐居此山,而改名招隐山、戴公山。山上有狮子窟(即招隐洞)、兽窟泉,山东麓为招隐寺。

招隐山

招隐山,《元和郡县图志》记云:取名兽窟山,因为山巅有一洞狮子窟而名。取名招隐山,为晋隐士戴颙居此而名。志书记载,招隐山东曾经称兽窟山,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通称招隐山,兽窟山就叫狮子窟了。骆宾王《游寺》诗云:“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张祜《题寺》亦云:“千年戴颙宅”,乃知招隐山始于戴颙。

招隐山,山上山下建有招隐寺、昭明太子读书台、狮子窟、玉蕊亭、昭明井、虎跑泉、鹿跑泉、珍珠泉、听鹂山房、增华阁、济祖殿、退居寮等建筑和古迹。山上山下还葬有宋秘书郎黄伯思墓、虞部丰有孚、驾部丰有章墓(古城中诸丰姓皆为其裔)、元都水监罗泌墓。以及近代文人丁传靖、丁瑗父子纪念碑。

招隐山,《光绪丹徒县志》记载在城南七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住在珍珠水库脚下,成为招隐山的常客。那时到招隐寺去玩感到特别神奇和神秘。沿着碎石铺筑的千古山道,不到跟前看不到山门,到了山门也看不到半山的招隐寺。整座山,境至幽绝,竹籁松风,特别的幽静,顿生古朴之感。读唐代刘乾的《招隐寺赋》:“其始穿竹田以行崎岖,诘曲十余里而后至。草木幽异,猱猿下来,空谷无人,水流花开。”描写了招隐山的山气森肃,静态与动态。

山门是一座石牌坊,上额“宋戴颙高隐处”,下额“招隐”二字。内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外联“烟雨鹤林开画本,春咏鹂唱忆高踪”。戴颙,字仲若,他与他父亲戴逵,哥哥戴勃都是当时有名的隐士。山门,初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道光二十年(1840)再建,民国时期重修,1970年被毁,1981年重建。

泉水顺着山溪,伴着从寺院到山下的山径,曲曲折折,一层一层跌落流到山下。程兆熊《招隐寺》赞曰:“曲曲清溪路,潺潺出翠微。一声黄鸟寂,数片野花飞。殿古松杉合,山深笋蕨肥。戴公何处问,高咏对斜晖。”泉水把静态、清幽绝俗的招隐山变得异常生动。元微的诗句形容说:“山泉散漫绕阶流。”昭明答左思的《招隐诗》说:“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把招隐山形容得鲜活起来。

招隐寺

招隐寺,南朝宋景平元年(423),昙度禅师创寺于山巅,时戴颙隐居山中。梁晋安王纲《刹铭》又云:仲若始至京口,尝居竹林。其后,筑馆隐于此山。梁昭明太子尝读书于此。元俞用中《碑》曰:戴女舍宅为院,昭明石案犹存。

招隐寺隐蔽在招隐山中。《招隐寺赋》曰:“寺门东向,趾古构新。茅茨接于碧瓦,画墙见乎苔侵。”《至顺镇江志》记载:“禅隐寺,在招隐山,即宋戴颙居之地,梁昭明太子读书之所。”《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兽窟山,一名招隐山,即隐士戴颙之所居也。”招隐山本名不叫招隐山,而是叫兽窟山,就是因为隐士戴颙居此间。戴颙百年后,他的女儿舍其居宅改建为寺,于是,此寺就名为招隐寺,山以寺名,山就名招隐山了。宋代金山寺高僧普慈住持该寺,又曾以其法号为寺名。明嘉靖年间移寺建山之东麓。万历二十六年(1598),为与鹤林寺对称,改名鹿泉寺。

招隐寺曾经建有大雄宝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雄宝殿尚在。大雄宝殿虽然没有现在金山的大雄宝殿高大,但是,由于是建筑在平台上,平台前面是垂直很深的陡壁,大雄宝殿就显得颇为宏伟壮观。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如来、罗汉和观音菩萨。大殿内还有一口高大的大钟。大殿内显得肃穆、庄严。对我们这些懵懂的少年来说,大雄宝殿和整个寺院就显得神秘了。大雄宝殿前面是青砖铺就宽阔的平台,有铁铸成的大香炉,旁边还有两棵石榴树和松柏。

大雄宝殿于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光绪年间慧传和尚重建。民国十三年(1924)又重建。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因镇江专区电信局建设通信二站,就地取材,拆除大殿改盖了机房。现在,大雄宝殿原址是一片空地,可能还在等待招隐寺重建吧。

玉蕊花

玉蕊树、玉蕊亭,皆为招隐山古迹。《太平寰宇记》记曰:山有玉蕊树。唐李德裕作记刻石。《全唐诗》李德裕《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诗云:“玉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旧赏烟霄远,前欢岁月移。今来想颜色,还似忆琼枝。”内苑沈大夫阁前有此花:“每花落空中,回旋久之,方集庭砌。大夫草诏之暇,尝邀予同赏。”

《玉蕊辩证》跋云:“唐人甚重玉蕊,故唐昌观有之,集贤院有之,翰林院有之,皆非凡境也。往因亲旧自镇江招隐来,远致一本……花苞初甚微,经月渐大,暮春方出八须如冰丝,上缀金粟,花心复有碧筒,状类胆瓶,其中别抽一英,出众须上,散为十余蕊,犹刻玉然。玉蕊之名,乃在于此,群芳所未有也。”

玉蕊花、杜鹃花和玉兰花,都是生长在镇江的仙花。玉蕊花生长在招隐寺已经没有了。杜鹃花,讲的是鹤林寺那株是仙花,也没有了。唯有玉兰花,现在叫做宝华玉兰,濒临灭绝。陈景沂《群芳备祖》云:玉蕊“其白玉,其香殊,其高丈余,土人佥言此花自唐迄今,天下只有此二株,亦犹琼花之于维扬。”在唐朝,招隐寺植有的二株极其名贵的玉蕊花,据传只有皇帝御花园中和翰林院中才有,每次开放如瑶林琼树,一般人都不认识。传说招隐山玉蕊花,世所罕见,有侍花仙女为庆贺昭明太子编成《文选》而私开玉蕊花,触怒天庭,花被收归阆苑,人间不复有之。

《明一统志》记曰:花久不存,尚有玉蕊亭。玉蕊花作为记忆了,玉蕊亭尚在。在增华阁东南面山上,即退居寮右山腰有一座六角亭,叫玉蕊亭,唐会昌年间李德裕捐建。亭旁原有一座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玉蕊亭,1981年修缮亭顶,亭六角攒尖,彩楣飞檐,石柱镌联。

读书台

读书台,位于招隐山腹。始建于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南朝著名文学家、梁武帝太子萧统曾读书其中。昭明太子,姓萧名统,字德施。昭明太子在招隐寺,招集文学名流,在增华阁编辑我国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昭明文选》,对后代文学研究有着重大影响。清代诗人王士祯有一首咏昭明读书台的诗:“王孙读书处,樊宇自萧森。无复维摩室,空余双树林。荒台梁碣尽,夕景楚江阴。古像悲犹在,风流不可寻。”昭明太子在招隐寺编撰《文选》,虽然已逾千载,但古迹石案犹在。

读书台原在山顶狮子窟前,后随寺移山腰今址。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清光绪年间复建,民国十二年(1923)重建。台中原有萧统用古石案一张,遗憾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遗失。现重新仿制,长1.61米,宽0.6米,厚0.1米,厚处镌“普通元年、岁在庚子”八字。

珍珠泉,又名真珠泉,位于招隐山北麓,传为昭明太子开凿。珍珠泉名来源于苏轼《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归呈景纯》:“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珍珠溅客忙”的诗句。珍珠泉稍上一点的山坡上建有珠泉亭,又称及泉亭一座。上世纪五十年代,镇江市政府在珠泉亭下筑堤,把珍珠泉所在山凹开筑成珍珠水库。六十年代中后期,笔者失学,每年夏天都泡在珍珠水库游泳,发现珍珠泉泉眼就在珍珠水库最里面的水域,面积约有40-50平方米之广。泉水不停地在这片区域翻涌,在水面形成一个个直径约1米左右的伞盖,激动着每一位目击者。

招隐山,一个“隐”字,积累了千古以来留存的大量古迹和诗文。这里录两首诗以飨读者。一首是刘禹锡《招隐寺》诗:“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殷勤最高顶,闲即望乡来。”另一首是曾巩的《招隐寺》诗:“一径入松下,两峰横马前。攀缘(援)緑萝磴,飞去苍崖巅。昔人此嘉遁,手弄朱丝弦。想当林间月,独写山中泉。此乐非外得,肯受世网牵。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偏怜最幽处,流水鸣溅溅。”两首诗不仅是对山、寺历史和景观的描述,也是一个情怀的抒发。

最新镇江旅游
  • “演唱会 旅游”激发文旅消费新动力04-29

    来源时间为:2024-04-28金山网讯“看一场演出,游一座城”成为新型休闲组合方式,“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了文旅……

  • “呵护运河,保护生态环境”的卫士在行动04-29

    在宝塔路街道运河社区有着一支“呵护运河”志愿者队伍,他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着与呵护运河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天“呵护运河”志愿者……

  • 定制化《四库全书》成图书收藏新热门04-25

    来源时间为:2024-04-23通讯员扬子江扬州发布记者屠明娟文/图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扬州文汇阁刚刚重建一周年。记者从扬州扬子江文旅集团了解到,文汇阁特别邀……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