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12-29
赛珍珠将水浒翻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引鲁迅不满:意思不准确
2021-12-2917:14:13来源:
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言
图_赛珍珠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揭开了中美关系破冰之旅。
一位美国的老太太听闻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即提出申请,打算随尼克松一起到中国访问,很不幸的是她的这一要求却被拒绝了。
尽管伤心难过,但她对中国的热情却始终不减,1973年,老太太因病在佛蒙特州丹比城去世,享年81岁。
老太太去世以后,骨灰被安葬在了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郊区绿丘农庄,墓碑上不置一词,只有三个小篆汉字写着她的名字:
赛珍珠
赛珍珠晚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有过这样一句话:
“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
在她去世后,尼克松也在悼词中评价她:
(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四十年的中国生涯
1896年10月,赛珍珠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
尽管赛珍珠是一个美国人,但她在出生四个月后,就跟随身为传教士的父母到了中国,并且在镇江生活了18年。
赛珍珠一直称镇江为自己的“中国故乡”。
图_赛珍珠
自从对这个世界有认识开始,赛珍珠就是在中国,她接触的第一语言是汉语,所以在一开始,她一直把自己当作中国人,直到随着年龄稍长,母亲才教会了她英文。
尽管赛珍珠是在中国长大,但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依然是美式教育。
1900年,中国北方掀起了义和团运动,赛珍珠才跟随父母第一次回到了美国,尽管有许多的不适应,但她这时候才发现,她在思维上,与传统的中国人还是有些区别。
可因为自幼在中国生活,从思想观念上,赛珍珠更能理解中国人的思维。
义和团运动,对赛珍珠的思维观念改变非常大,她第一次本能地感受到了委屈,她在日记中如此写道:
“为什么他们要把我们,始终如一的我们,与那些不知来自何国,不知姓甚名谁的白人强盗、贼寇扯在一起!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冤枉。天真无邪的我,只是因为长着我种族特有的金发碧眼白皮肤而被人憎恨……”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赛珍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美国人,而不是一个中国人,她似乎开始认为,东西方之间在文化上是有分歧的。
尽管她所认为的两个世界不再有交集,但却始终认为,只要通过沟通,双方还是能够找到共鸣的点的。
赛珍珠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寻找那个交汇的点。
十八岁时赛珍珠游历欧洲,回到美国后继续大学学业,毕业后,赛珍珠选择来到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
1917年5月,赛珍珠与美国青年农学家布克结婚,并迁居到了安徽宿州,1921年,赛珍珠与丈夫布克一起受邀到美国教会所创办的金陵大学任教。
图_赛珍珠的雕像
从后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赛珍珠的这次婚姻无疑是一个失败的婚姻。
因为自幼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加上赛珍珠对社会认识的偏差,以至于始终格格不入。
在美国时大家都认为她是中国人,而在中国时大家又觉得她是美国人。
交际圈子的狭窄,不容许赛珍珠有太多可以选择的机会。
在中国期间,赛珍珠开始尝试与社会各界名流交往,并在业界有着不俗的名望,梅兰芳、胡适、林语堂等社会名人,都曾是赛珍珠家里的座上客。
1922年,赛珍珠开始尝试写作,并将自己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写进书里。
尽管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向往和好感。不可避免的是,当时的中国,也在探索着自己的出路。
自近代以来,中国备受欺凌和压迫,始终在不断地探索如何改变国家的命运。
赛珍珠曾为此欢欣鼓舞,却也为此大受伤害。
1927年3月23日,北伐军兵临南京城下。
图_赛珍珠故居
攻入南京城中的北伐军,是以程潜率领的江右军为主,包括第六军、谭延闿的第二军以及贺耀祖的第40军为主。
本来北伐军军纪严明,一开始进城后,只是询问在南京的各国使馆,有无藏匿战犯,得到否定回答后便离开,但出乎预料的是,随着几路大军进城,混乱逐渐开始。
3月24日,南京忽然掀起了一股排外风潮,除了掠夺各种金银财物外,至少有六个外国人丧生。就连金陵大学副校长、美国人文怀恩也被枪杀。
史称“南京事件”。
整个事件扑朔迷离,各方态度也不一,而时隔一个月后,蒋介石便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事件成为了一个借口。
而很不幸的是,以赛珍珠为首的这样一些人,面临首当其重。
赛珍珠家里遭到了洗劫,丢失了一半的财产,更为危险的是,赛珍珠的邻居告诉他们,外面军队正在屠杀白人,他们全家都躲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屋子里瑟瑟发抖。赛珍珠很害怕,却也感到委屈,因为在过去历史上,伤害中国人的那些外国人,并不是他们。
“我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只因为我们是中国土地上的外国人……今天,我们代人受过,代那些侵略者、帝国主义者,那些欧洲的、英国的白人受过,他们发动战争,抢夺战利品,索取领土,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要求治外法权,而我们从来都不认识这些帝国的缔造者。我一直都害怕这些人,因为正是他们,才使我们在亚洲遭到仇视。现在,历史的报应竟落在我们身上,落在了我那善良的老父亲身上,他对自己遇见的每一个中国人那样友善。”
图_赛珍珠故居书房的陈设
尽管如此,赛珍珠依旧对那些曾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护他们的中国人,表示了感谢:
“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热爱中国人,如此尊敬他们。我敢肯定,总有那么一天,这两个伟大的民族走到一起,彼此相解,永远友爱……”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支撑着她不断地走下去。
“有一个年轻漂亮的诗人,他才华横溢……”
两个世界的差异,直观地体现在赛珍珠的日常生活当中。
与布克成婚后,赛珍珠并不幸福,两人性格上就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出生的女儿有残疾,赛珍珠失去了生育能力,直接影响了两人的感情。
与布克离婚以后,另外一个人的身影走进了赛珍珠的世界。
他就是现代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
那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期间,徐志摩作为他的随身翻译以及导游陪同,两人来到南京后,与在金陵大学任教的赛珍珠偶然相识的。
对于赛珍珠而言,徐志摩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英俊、帅气,更兼具才华。
图_徐志摩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无从知晓,两人这段感情后来走到了什么地步,我们所了解的情况,也是从赛珍珠好友那里披露的。
可至少可以证实一点的是,徐志摩走进了赛珍珠的心里。
1925年,赛珍珠创作了短篇小说《一个中国女子的话》。小说描写了两个异族青年男女之间的恋情,以影射她和徐志摩的恋情。
而在另外一部小说里,也有两人相恋的影子,而且在创作时,赛珍珠还将男主描写为死于空难,这几乎就是在赤裸裸地说,我写的就是徐志摩了。
可赛珍珠对徐志摩的爱,从一开始就走错了。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应该是在徐志摩身上。
作为诗人,徐志摩才华横溢,可在感情上,徐志摩却处理得一团糟,当时他与张幼仪已经成婚,却爱上了林徽因。
可惜这段感情并没有产生因果,林徽因是有着一个新时代女性的自我认识的,她在晚年时称: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徐志摩疯狂追求林徽因期间,恰好是作为泰戈尔随身翻译的时期,当时林徽因也曾做过一段时间泰戈尔的翻译,所以赛珍珠很有可能就见过林徽因。
图_赛珍珠与布克全家合影
加上当时赛珍珠本身还未离婚,两人的感情只可能还没开始,便已经无疾而终。
1922年,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又与陆小曼产生了恋情,两人后来还成婚。
赛珍珠之于徐志摩,很有可能也只是一个新鲜的猎奇而已。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死于空难。
尽管徐志摩从未对赛珍珠产生感情,但赛珍珠却情根深种。晚年在自传里,赛珍珠还这样写了一段话:
“有一个年轻漂亮的诗人,他才华横溢……我们这位‘中国的雪莱’年纪轻轻就死了。我为此深感悲哀,因为他很有能力,如果能摆脱雪莱的影响,他也许会找到自我的。”
与徐志摩这段恋情的无疾而终,似乎也预示了赛珍珠一生理想的艰难。
之后的赛珍珠,在中国生活多年,写下了大量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场景以及一些自传性质的内容。
赛珍珠所创作的《一个中国女人的话》,与她为他母亲写下的《凯丽的传记》,合并为一本小说出版,取名为《天国之风》。
图_赛珍珠小说《大地》
这也算是赛珍珠的处女作,小说于1930年出版,在西方大受欢迎。
1931年,赛珍珠又创作了小说《王龙》,后来出版时,因《王龙》名字让人不便理解,所以改成了《大地》。
一经出版,《大地》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后来赛珍珠又接连创作了《大地》三部曲《儿子们》、《分家》以及其他的一些文学作品。
不仅如此,赛珍珠还积极翻译了一部分中国文人的文学作品到英美等国家。
然而遗憾的是,赛珍珠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以中国为背景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不被中国主流文学界所认可的,以鲁迅、矛盾、巴金为主的一些进步文人,并不认可赛珍珠的作品。
1938年,赛珍珠凭借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可民国当局听闻此事后,曾命令驻瑞典大使,不得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小说《大地》曾考虑在中国取景拍摄,但因遭到阻挠,导致在中国拍摄片段尽数被毁。
当然,不能不说的还有赛珍珠所翻译的《水浒传》。
图_赛珍珠获颁诺贝尔文学奖当日签名照
“四海之内皆兄弟”
赛珍珠接触《水浒传》,差不多是在1927年,后来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翻译。
时至今日,赛本《水浒传》,在西方的接受程度依然很高,尽管如此,赛本水浒传在中国受众却并不是很高,一直到90年代,才有中外学者开始呼吁,重视赛珍珠翻译版本的《水浒传》,公正的评价赛珍珠的贡献。
“任何一个译本,都是其所处时代生态环境的产物,只有立足于译本所产生的时代环境,才能对译者和译本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站在赛珍珠的角度上来讲,她无疑具有双文化身份,赛珍珠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身为美国人,从我的选择和信仰上来看,我是基督教,但是从我在一个国家生活的长短,从我的同情心和考虑上来看,我是一个中国人。”
正因为有着双重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赛珍珠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选择也很多。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架构之庞大,绝对堪称是中外名著的代表作,想要用不同的语言,完整地表达意思,无疑会非常困难。
图_赛本《水浒传》
西方曾有过几个版本的《水浒传》译本。
比如意大利译本,它的题目是《佛牙记》,意大利译本中选取的是书中鲁智深的故事,所以与原本水浒传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后来德国又把这个译本拿去翻译成了德文版本,取名叫《鲁达上山始末记